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
八大关键词,细数2023光伏风云!
时间:2023-12-08 11:39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作者:网络    点击:
        2023年于大多数行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对于光伏行业亦是如此。
 
        自今年年初以来,光伏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产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用地收紧、产能过剩、低价中标等诸多挑战。为更好探讨新形势下光伏市场发展情况、发展方向与路径,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为您盘点2023年光伏市场的几个趋势性变化,为从业者们带来参考。
 
        一、用地收紧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由于新旧政策更替,存量光伏项目用地性质的界定存在不清晰的情况,导致土地作为稀缺资源,用地矛盾进一步加剧。
 
        今年3月,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光伏行业长期存在的用地乱象迎来了终结。该文件对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实施分类管理,明确了光伏方阵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管理的范畴,并提出了加强用地监管和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的要求。
 
        而在地方,江苏、重庆、陕西、广西等10余省份也陆续发布或调整光伏项目的用地管理的通知,并严查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方阵占用耕地、违规改变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
 
        不少新建、在建或存量项目受水利、用地政策调整而被拆除,比如颍上县焦岗湖聚安光伏项目因侵占湖泊被拆除、海南临高某企业光伏项目非法占地拆除、景县疆能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侵占耕地被拆除。
 
        二、产能过剩
 
        近两年,在企业扎堆对硅片、电池、组件端的密集扩产下,光伏产业出现周期性震荡、供应链阶段性供需错配等情况。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产量分别超过60.6万吨、253.4GW、224.5GW、204GW,同比增长均超过65%,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
 
        这引起很多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光伏产能过剩”的观点不绝于耳。但大部分行业人士对此表示,长期来看,“过剩”问题仍需辩证看待,阶段性震荡是行业正常属性、适当的供大于求有利于优胜劣汰、高效优质产能并不过剩……
 
        11月下旬,在工信部举行的第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上也对光伏行业现状作出判断:“当前我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
  
        三、跌跌不休
 
        光伏全产业链的产能过剩,也致使上下游各环节价格全部呈下降趋势。
 
        今年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下行,曾经“拥硅为王”的硅料企业又在数月之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数据显示:与去年30万元/吨的高位相比,硅料目前已经跌去70%。
 
        而硅料价格的大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价格的下跌。硅片环节,M10硅片由去年底的6.7元/片降至2.3元/片,G12硅片由6.7元/片降至3.3元/片,跌幅均超过50%;电池片环节,曾每瓦高达1元以上的电池片目前已跌至0.5元左右;组件价格更加“一路向下”,182、210双面双玻PERC组件均价由去年底的1.915元/W分别降至目前的1.03元/W、1.07元/W,跌幅40%以上。
 
        在应用端,年初至今,组件报价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今年10月,在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中,更是有企业报出0.993元/瓦的最低价,刷新了行业对低价的认知。紧接着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光伏项目组件集采中,均出现了投标价格跌破1元/W的价格,这似乎预示着光伏组件招标价突破1元关口。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低于1元/瓦的报价是行业竞争加剧的结果。1元/瓦的组件价格已经完全跌破了成本价,这种恶性价格战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内伤,更影响了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然而,也有行业人士表示,降价虽然表面上看似是行业的低谷期,但熬过这段时期后,优秀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或更加壮大,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产业配套
 
        在过去两年里,尽管国家、地方层面多次发布文件,明确要求各地不得将“配套产业”“引进投资”等作为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然而各种形式的产业配套仍然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今年以来,产业配套问题更是多次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比如,在云南某县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招商中,要求投资方必须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进行帮扶和带动;在四川某县的100MW装机光伏发电招商中,要求企业在投资光伏项目的同时,需要在当地投资建设一个乡村振兴项目或酒店项目;而在江苏一地的4200亩渔光互补项目邀标中,甚至提出了6000万美元的外资配套要求,并且需要在当地注册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等严苛的附加条件……飙升的非技术成本使得开发企业苦不堪言。
 
        为进一步整治这一乱象,今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开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就新能源项目开发领域的产业配套、限制附加收益等方面进行整改、核查与监督,并在门户网站设置专栏进行案例、问题线索收集。
 
        随后,贵州、新疆、宁夏、上海、安徽等省份纷纷开始贯彻落实,发布相关整治工作方案,在不断地纠偏过程中,部分地市新能源产业配套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
 
        五、全面配储
 
        从2017年开始,多地将配套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但此前多局限于大型风光项目,如今,随着分布式光伏的高速发展给消纳和配网运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样的配储要求正发生在工商业、户用光伏等分布式光伏身上。
 
        进入2023年,发布强制类配储、以配储换消纳的地区数量明显上升,河南、河北和湖南相继出台了征求意见或试行政策,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
 
        从已公布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地方对于分布式配置储能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本地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例如金华市金东区在要求配建储能设施的同时,还为储能电站提供了需求响应补贴、项目建设补贴等政策支持,旨在促进本地区新型储能电站的规模增长。而另一方面,山东、河南等地则是希望通过加装储能设备来确保分布式光伏的顺利接入和消纳,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另有消息透露,分布式光伏全面配储时代即将来临,相关政策可能已经在制定中。(详情可点击:分布式光伏全面配储,已在路上!)
 
        六、重心南移
 
        在2023年,分布式光伏行业的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剧变。一直以来,河北、河南和山东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主要阵地,然而现在,江湖版图正在向浙江、江苏、广东和安徽等东南地区转移。
 
        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中,前五名中有三个省份都来自南方,分别是8.38GW的江苏、6.62GW的安徽以及5.3GW的浙江,其中,江苏的新增装机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分布式光伏大省山东,成为全国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第二大的省份。
 
        市场呈现这一变化来自多个方面,此前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分布式光伏“南迁”》文中提到,工商业分布式爆发、能耗双控政策逐步加码、工商业大工业交易电价攀升、补贴及利好政策都是这些省份分布式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尽管市场重心向南方转移,但不应仅以渗透率作为衡量户用发展前景的唯一标准。未开发或刚起步的省份并不意味着装机潜力巨大,还需考虑当地电网强度和消纳负荷等因素。
 
        因此,对于分布式光伏行业来说,要想在新的江湖版图中取得成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七、尺寸统一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硅片和组件产品尺寸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从最初的125mm×125mm开始,历经多次迭代,包括156mm×156mm、156.75mm×156.75mm、158.75mm×158.75mm、166mm×166mm、210mm×210mm和182mm×182mm等尺寸,硅片的“成长”让人眼花缭乱。(详情可点击:“爆炒”的光伏组件尺寸,到底有多少呢?)
 
        然而,这种多元化的产品规格无疑给终端用户带来了困扰,增加了生产成本,让许多行业人士苦恼不已。因此,近年来行业头部企业开始打破常规方形硅片的思维定式,推出了矩形硅片技术方案。矩形硅片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统一矩形硅片尺寸及组件尺寸标准的强烈呼声。
 
        今年7月7日,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9家(按企业名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组件企业经充分及深入地沟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标准化尺寸达成共识:2382:*1134。但这仅仅是其中一个组件版型。
 
        更进一步,8月18日,阿特斯、东方日升、隆基、通威、一道、正泰新能6家光伏企业对72版型采用的矩形硅片191.Xmm标准化尺寸达成了如下共识:182.2mm*191.6mm。
 
        但着眼当下,无论是矩形硅片尺寸,亦或中版型之外的组件尺寸标准化,仍存争论。
 
        八、功率虚标
 
         今年三季度,一组数据在行业内引起热议!不同第三方机构对光伏组件功率标定的数据并不统一,且相差巨大,一组72版型的双玻组件,某第三方机构标定功率距基准值的差值甚至高达14W。
 
        “虚标”现象由来已久,自2012年、2013年国内光伏行业大规模发展以来,“虚标”现象就一直存在。尤其近年来光伏装机量大幅攀升、市场体量高速增长之下,不少组件厂商甚至一些大厂动起了歪脑筋,技术实力达不到就改改数字,以体现产品的“领先”并赢得客户订单,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一乱象也引起工信部及相关部门的重视,11月23日,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深入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制定《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并于11月21日组织光伏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发布。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光伏企事业单位签署《自律公约》,覆盖了将近占据国内产能70%的组件企业,涵盖国内骨干光伏组件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计量机构等多个环节。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详见链接网址: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31208/1348694.shtml

  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5-2024    
  备案号:赣ICP备20008739号-1